楚怀王(结局一)
落幕
囚禁张仪后,你陷入长久思索。
经过一系列思想斗争后,你觉得郑袖说的对。
“做为臣子,各自为他们的国家效力。现在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,秦王就派张仪来了,对大王的尊重达到了极点。大王还没有回礼却杀张仪,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国。”
再加上郑袖向你请求。
“如果秦军来犯,我请求让我们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,不要让秦国像鱼肉一样地欺凌屠戮。”
你深知,杀张仪只是一时之快,楚国当下更迫切的是寻求转机,恢复国力。
你不想看到这样的场面,于是释放了张仪。
在这艰难时刻,楚国国内民生凋敝。战争导致大量青壮年战死,农田无人耕种,粮食产量锐减。各地赋税沉重,百姓苦不堪言,民间怨声载道。朝堂之中,旧贵族势力因循守旧,为维护自身利益,对任何改革提议都极力反对,使得楚国的政治局面愈发僵化。
与此同时,国际形势对楚国愈发不利。秦国击败楚国后,势力进一步扩张,对周边国家威慑力大增。其他诸侯国见楚国衰落,有的选择明哲保身,有的则暗中盘算从楚国谋取利益。楚国在外交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,曾经的盟友齐国因楚国单方面断交而心怀怨恨,不愿再与楚国合作。
于是你听信了张仪的建议,再次与秦国修好。
你意识到,若想挽救楚国,必须进行改革。你尝试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,如鼓励农桑、减轻赋税、选拔贤能等。然而,这些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。
旧贵族带领一群人在朝堂上公然反对,他傲慢地说:“大王,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,这些改革举措看似美好,实则会坏了楚国的根基!我们楚国向来遵循祖制,如今贸然改变,恐怕会引发内乱啊。”你气得脸色涨红,愤怒地拍着桌子说:“若不改革,楚国拿什么应对外敌的威胁?拿什么让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?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楚国在我们手中一步步走向灭亡吗?”
尽管你据理力争,但旧贵族势力盘根错节,他们联合起来不断阻碍改革的推进。朝堂之上,党派纷争日益激烈,各方势力明争暗斗。你虽贵为楚王,却处处受到掣肘,改革之路举步维艰,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。
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,楚国的国力逐渐衰退,在诸侯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。曾经强大的楚国,如今已不复当年之勇,面对其他诸侯国的挑衅,只能疲于应对。
秦国得知楚国国势衰微,再次向楚国发起进攻。秦军一路势如破竹,接连攻克楚国多座城池。楚国军队节节败退,士兵们士气低落,毫无斗志。百姓们为躲避战乱,纷纷逃离家园,流离失所,一路上饿殍遍野,惨不忍睹。
此时,秦国提出与楚国在武关会盟。你的大臣们纷纷劝阻,他们深知秦国此次会盟不怀好意,去了必定凶多吉少。但你心存侥幸,心想或许还有转机,能与秦国达成和平协议,拯救楚国于水火之中。于是,你不顾大臣们的苦苦劝阻,执意前往武关。
当你到达武关后,才发现这是秦国设下的圈套。秦军将你扣押,逼迫你割让楚国的土地。你宁死不屈,坚决不肯答应。你愤怒地对秦国将领说:“你们秦国如此背信弃义,总有一天会遭到报应的!本王就算死,也不会让你们得逞!”秦国见你态度强硬,便将你囚禁起来。
在囚禁期间,你受尽折磨。狭小潮湿的牢房、粗劣的食物,身体上的痛苦还能忍受,可心中对楚国的担忧和牵挂却如影随形。你每天都盼望着楚国能派人来救你,也希望楚国能够振作起来,抵御秦国的侵略。然而,日子一天天过去,你等来的却是楚国不断战败、国土沦陷的噩耗。每听到一个坏消息,你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。你懊悔自己当初不听陈轸等人的劝告,轻信张仪,导致楚国陷入如今的绝境。但一切都已无法挽回,你只能在囚禁之地,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。
几年后,你在囚禁之地郁郁而终。你的死讯传回楚国,你退出了历史舞台。